
宣傳教育
警鐘消防
“3?15”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-新市民和青少年要理性消費March 15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Week - New citizens and teenagers should spend rationally
當前消費信貸市場“搶客”競爭,新市民和青少年成為重要目標客戶群體。時有消費者投訴反映金融機構過度授信、信用卡分期手續費或違約金高等情況,甚至有的地方還發生暴力催收、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。
遠離借貸陷阱 理性消費
遠離借貸陷阱,理性消費,量入為出。新市民和青少年群體要根據自身實際需求,樹立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觀念,不提倡借貸消費和超前享受,不要“以貸養貸”“多頭借貸”。確有貸款需求時,要通過正規機構、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。貸款簽約前,要知悉貸款的息費標準、期限、還款方式等重要信息,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“免息”“零利息”宣傳。
警惕信息泄露風險,謹慎簽約,按需授權。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,注意保管好個人重要證件、賬號密碼、驗證碼、人臉識別等信息,簽訂合同、風險須知等重要文件時,不簽“空白合同”,不隨意授權,不“一勾到底”。對不明的電話、短信、網絡推銷,要時刻保持警惕,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,不在可疑網站提供個人重要信息,防范詐騙風險。
識破“非法代理維權”幌子,理性投訴,正當維權。若對金融機構的產品或服務有異議有糾紛,應通過正當渠道如實客觀反映情況,提出合理訴求。可以直接與金融機構平等協商,也可以通過糾紛調解組織化解。切勿輕信社會上一些“逾期鏟單”“征信修復”“減免息費”等宣傳廣告,不要把個人信息輕易提供給所謂的“代理維權機構”,更不要參與到編造虛假信息、偽造證明材料等惡意投訴行為中,以免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。